组建一个60台计算机的机房(机房网络的结构是什么)
机房网络的结构是什么,组建一个60台计算机的机房?
感谢邀请!60台计算机的机房并不大,这个组网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你需要2台48口交换机,一台企业路由器,为了安全起见,还有可能需要一个防火墙。如果你的网络中存在着笔记本的无线接入,还需要有一个AP,这个整体的组网如下:
在你的网络中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LAN,一部分是WAN。LAN用来接内部的网络,而WAN是用来接互联网的出口,我们需要从LAN和WAN两方面来考虑整个网络
LAN网络的配置要求交换机的作用是为了接60台计算机,因为你的需求是60台,所以必须要超过60个端口,你可以选择3台24口交换机,也可以选择2台48口交换机,建议选择2台48口交换机,这样端口数量多一点,以后比较好扩容。
48口千兆交换机,需要考虑你的上行流量多大,如果你互联网的上行流量不到1个G,那么选择千兆上行就可以,如果超过1个G,就要选择万兆上行。一般情况下千兆足够用了。
在配置上,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机接入不同的VLAN,也可以选择每个交换机一个VLAN。交换机不需要买最好的交换机,也不能买家庭级的交换机,买最基本的企业级交换机,支持VLAN的划分和端口限速、MAC过滤等功能即可。
端口限速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某个PC机流量过大,消耗了你的网络带宽,而MAC过滤纯粹是为了安全,如果你只允许接入部分主机的化,那么就需要配置MAC过滤功能。
如果你的环境比较恶劣,可能还需要买工业级的交换机,不过一般不需要。
LAN网络中,也可以下挂AP提供无线接入能力,AP选择胖AP即可,由企业路由器提供地址的分配,因为可能接入的主机数量较多,AP要选择工业级的AP。
WAN网络的配置要求WAN网络,主要就是出口路由器和防火墙的选型。出口路由器的选型至关重要,主要看你需要通过何种方式连接到Internet。
企业级的出口路由器一般分为LAN口和WAN口,LAN口就是连接LAN网络交换机的端口,WAN口就是连接Internet的端口。WAN口分为多种方式,支持PPPoE拨号、DHCP或者互联网专线。现在有很多企业支持4G接入互联网,那么企业路由器还要配置4G接口卡
按照你现在的配置,企业路由器不需要复杂的功能,只要支持静态路由来转发就可以
接下来就安全功能,一些企业需要防火墙的功能,一方面满足企业自身的安全需求,另一方面满足国家政策的安全需求。支持防火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出口路由器内置防火墙功能实现,一种是通过单独的防火墙能力实现。
独立的防火墙能力更强,性能更强,而内置的防火墙能力比较差,性能也不高,这个需要看企业的需求。你也可以选购一些防火墙支持WAN口的功能,这样可以替代路由器。这种组网的话就可以节约一台路由器了。
管理要求现在的网络都支持SNMP通用的MIB库,用第三方的开源网管平台,可以对整个网络完成基础的管理。但是如果要精细化的管理定位,这个可能做不到,需要借助第三方的科来等分析的软件。
如果你是多个连锁的区域需要同同样的组网,现在华为在推LANWAN融合组网,可以通过网管把交换机、AP、出口路由器、防火墙一起管起来,这样整个网络会更加简单。
机房网络连接基本流程?
一、了解网络拓扑结构
在将机房设备联网之前,您需要了解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等。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有不同的优缺点,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网络拓扑结构。

二、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
在将机房设备联网之前,您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关、防火墙等。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网络设备,以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三、设置IP地址
在将机房设备联网之前,您需要为每个设备设置IP地址。IP地址是设备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它可以让设备之间相互通信。您需要为每个设备设置一个唯一的IP地址,以确保设备之间的通信顺畅。
四、配置网络设备
在将机房设备联网之前,您需要配置网络设备。网络设备的配置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关、防火墙等。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网络设备,以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五、测试网络连接
在将机房设备联网之后,您需要测试网络连接。测试网络连接可以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您可以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接,如果网络连接正常,则ping命令会返回响应信息。
六、监控网络状态
在将机房设备联网之后,您需要监控网络状态。监控网络状态可以及时发现网络故障,以便及时处理。您可以使用网络监控软件来监控网络状态,以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七、定期维护网络设备
在将机房设备联网之后,您需要定期维护网络设备。定期维护网络设备可以延长设备的寿命,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您可以定期检查网络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以确保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
计算机机房楼面构造做法?
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及智慧化城市的要求,在楼房内设置信息系统计算机房要求越来越多。
计算机房强弱电布线繁杂,通常楼板设置和其他房间没有区别,造成房间内电缆布置不方便,只能通过架设防静电地板的方法敷设电缆,造成房间地面内必须抬高250~300mm,。
计算机房内需设置台阶,室内高差造成视觉上不美观,室、内外高差也不一致,不方便使用,同时降低了计算机房的净高度,不利于设备安放。
机房防雷接地工程重点知识?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数据中心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而机房防雷接地系统作为数据中心的基础保障系统,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最近项目在做云机房的防雷接地工程,广州莱安智能化系统开发有限公司整理了一些防雷接地知识分享给大家:
一、概念
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击而造成损害;二是接地,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措施。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其作用是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实践要求要有系统的接地理论来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导。而设计的优劣取决于对当地土壤环境的诸多因数的综合考虑。土壤电阻率、土层结构、含水情况以及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的选择。因此在对人工接地体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尽量进行准确设计。接地体:又称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体。 接地体做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二、设计原则
1、通信线路和通信机械接地,是为防雷、防强电、防电磁感应,防电腐蚀,防通信干扰,以及作为通信正常工作和保护人身安全而设。
2、通信机房的各种接地系统(包括联合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以及各种自然接地体等)有两种设置方式(即分设方式与合设方式),但每处只允许一种设置方式。
3、引入电源室的交流电源线,在室外应装置相应的低压避雷器及防护横向电压的设备。
4、接地体(包括防雷、交流零线的重复接地,保护接地、联合接地、电缆金属外护套,以及各种自然接地体等),地下引接线及地上裸导体的连接等,应采取以下减少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①接地体(包括地下的引接线)应采用镀锌钢材、铸钢材、铜材或石墨电极;
②减少联合接地系统的直流工作电流;
③保护接地系统应没有直流或交流电流;
④引入电缆应采用有绝缘外护套的电缆或将电缆金属外护套与室内接地系统加绝缘措施;
⑤两种不同的金属线(或金属排)连接时,应尽量采用熔接,保证无假焊、虚焊,当采用紧固件连接时,其连接处应镀锡。
5、接地体的引线不允许采用钢管保护,应采取绝缘措施。
6、采用分设接地方式时应作到:
①各种地下接地体、地下裸引线之间的距离应>20m,接地装置埋设地点应设地线桩。
②在电源室内应分别装设保护接地排和联合接地排。
③接地系统的室外引接导线与房屋避雷泄流线的空间距离:当房屋高度在30m及以下时,一般应>2m。
6、联合接地系统应按机械室分类接入联合接地排,连接处所如下:
①各种直流电源母线需接地的一极;
②引入架,试验架,引入试验架,测量台、试验台的测试用地,以及测试仪表的接地;
③各机械室不接入交流电源的金属机架(电源室的直流配电屏机架不应接地);
④电报机械和自动电话中继器的工作接地;
⑤引入电缆的绝缘金属护套,配线电缆的金属屏蔽层;
⑥各通信机械室的保安避雷器(包括放电间隙,避雷器等);
⑦容易产生噪声干扰的盘架单独接地。
7、保护接地系统按设备分别接入保护接地排,连接处所如下:
①交流配电盘、整流器、其他交流电源设备以及接入交流电源的机架、机壳;
②交流电源线的金属外皮;
③交流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的中性线重复接地。不准用交流三相四线制的中性线代替保护接地。
8、采用合设接地系统时应作到下列要求:
①联合接地体、保护接地体、房屋防雷接地体、地下电缆金属外护套、混凝土电极以及金属水管等应接成一个接地系统,并采取熔焊和防腐蚀措施;
②所有通信线路均应采用地下电缆引入方式,并应装设避雷设备;
③不得利用室内通信设备的金属部分构成雷电流的泄流通路。
9、通信机房内设备至回流排的连接导线。
铜芯不应<35mm2(总配线架至接地排);铜芯不应<16mm2(要求接地电阻<10欧时通信设备用);铜芯不应<10mm2(要求接地电阻≥10Ω的通信设备用);铝芯不应<25mm2(工频交流设备用)。
三、通信机房防雷施工方法
1、雷电进入通信机房有三种方式:
(1)、第一种是直击雷直接击中金属导线,让高压雷电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两边传播而引入室内;
(2)、第二种是来自感应雷的高电压脉冲,即由于雷雨云对大地放电;
(3)、第三种是雷雨云之间迅速放电形成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这种反击会沿着电力系统的零线,保护接地线和各种形式的接地线,以波的形式传入室内。
2、大楼通过建筑物主钢筋,上端与接闪器,下端与地网连接,中间与各层均压网或环形均压带连接,对进入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线实施均压等电位连接,具有特殊要求的各种不同地线进行等电位处理。
3、对通信网络系统在建筑物楼内的布线和接地方式要求:通信电缆以及地线的布放应尽量集中在建筑物的中部。通信电缆线槽以及地线线槽的布放应尽量避免紧靠建筑物立柱或横梁,并与之保持较长的距离,通信电缆线槽以及地线线槽的设计应尽可能位于距离建筑物立柱或横梁较远的位置。
4、根据雷电保护区的划分要求,建筑物大楼外部是直接雷击区域;建筑物内部及计算机房所处的位置为非暴露区,越往内部,危险程度越低。雷电过电压对内部电子设备的损害主要是沿线路引入。保护区的界面由外部的防雷系统、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及金属外壳等构成的屏蔽层形成。电气通道以及金属管等金属构件,穿过各级雷电保护区时必须在每一穿过点做等电位连接。
5、进入建筑物大楼的电源线和通讯线应在LPZ0与LPZ1、 LPZ1与LPZ2区交界处、以及终端设备的前端,根据IEC1312——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标准,安装上电源类SPD,以及通讯网络类SPD(瞬态过电压保护器)。SPD是用以防护电子设备因受雷电闪击及其他干扰造成传导电涌过电压危害的有效手段。
四、通信机房接地装置施工方法
1、通信机房接地电阻标准,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1Ω。
2、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分设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应>10Ω;
②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4Ω;
③防雷接地,接地电阻不应>10Ω。
3、采用角钢50×50×5mm,长1.5m~2.5m;角钢与角钢的连接用扁钢,间隔≥4~5m,角钢≥40×4mm;引线采用50mm2多股铜芯绝缘线或按设计规定;引线与扁钢连接采用焊接,焊接点需进行防腐处理;接地体离通信机房的距离为15m~50m;接地体埋深1m;在腐蚀地带接地极需有防腐措施。
4、通信机房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
五、防雷接地安全基础知识
1、雷电过电压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直接雷电又称直击雷
二是:雷电感应又称感应雷
2、接闪器的作用:
接闪器是用来接受直击雷电的金属体,它必须经过接地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3、避雷针的功用:
避雷针的作用实际上是起引雷的作用,它是用来防护直击雷的。
4、避雷器的使用类型及功用:
一般常用的避雷器有阀式、排气式(管型)、氧化锌等。
避雷器是用来防护雷电过电压沿线路侵入变配电室或其它建筑物内以免危及被保护物的绝缘。现在在配电室外经常使用的是氧化锌避雷器,室内经常使用的一般是阀式避雷器。
5、工厂变配电室常用的防雷措施:
防护直击雷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防护雷电波侵入的方法是避雷器。
6、安全电流的概念:
安全电流指的是人体触电后最大的摆脱电流。我国规定的安全电流为30毫安(50HZ)。安全电流与触电时间、电流性质、电流路径及体重和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7、安全电压概念:
安区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我国规定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伏。
8、地的概念:
电气上的地(或大地)是指电位为零的地方;这个地一般指离接地故障点大约20米以外的地方。
9、接触电压、跨步电压:
接触电压是指人接触发生接地故障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所呈现的对地电压;跨步电压指的是人在接地故障点附近行走时,两脚之间所呈现的电位差。
10、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的概念:
为保证电力系统和设备达到正常工作的要求而进行的接地叫工作接地。
为保障人身安全防止间接触电而进行的接地叫保护接地。
例如: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闪器和避雷器的接地是工作接地。互感器二次侧端子接地、设备外壳接地为保护接地。
11、目前我国采用的几种保护接地的方式:
有TN系统;TT系统;IT系统;
其中在TN系统中又分为:TN-C、TN-S、TN-C-S等三种保护接地方式。
12、等电位联接:等电位联接可分为总等电位联接、辅助等电位联接。
数据机房t3等级标准?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于2005批准颁布的TIA-942(ANSI/TIA/EIA-942-2008_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Data Centers—『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针对数据中心(大型的设备和管理都比较完善的机房可以称提交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定义了四种不同等级,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分级认证的标准。四种不同等级认证分别被命名为Tier 1、Tier 2、Tier 3、Tier 4等级,分别对应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指标及年平均故障时间:
划分标准::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于2005批准颁布的TIA-942(ANSI/TIA/EIA-942-2008_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Data Centers—『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针对数据中心(大型的设备和管理都比较完善的机房可以称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定义了四种不同等级,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分级认证的标准。四种不同等级认证分别被命名为Tier 1、Tier 2、Tier 3、Tier 4等级,分别对应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指标及年平均故障时间:
第1级:可用性99.671%、年平均故障时间28.8小时。(通过基本认证)
第2级:可用性 99.741%、年平均故障时间22小时。 (通过银级认证)
第3级:可用性 99.982%、年平均故障时间1.6小时。(通过金级认证)
第4级:可用性 99.995%、年平均故障时间0.4小时。(通过白金级认证)
Tier3机房定义:
Tier3机房: 可并行维护级机房基础设施
Tier3级机房基本要求
Tier3机房具有冗余部件和备援容量组件。具有多个独立的备援电力配送和制冷分配路径来供应计算机设备。任何时候只需要一个分配路径来供应计算机设备。
所有的IT设备是双电源的。数据中心的容错电力遵循规范(版本2.0)所定义,且正确安装并符合与该机房基础设施的拓扑架构兼容。任何传输设备如使用点开关则必须纳入不符合本规范之计算机设备内。
Tier3级机房性能确认
每个在分配路径中的部件或组件备份容量部件或组件,都可以有计划的从服务中移除,不会造成任何计算机设备中断。
当备援组件因任何原因导致服务中被删除时,有足够的永久安装备份容量以机房的需求。对于大型系统,这意味着是两个独立的通路。必须有充足的处理能力和配电通路,允许在一条通路承担负载工作的同时,另外一条通路进行维护和测试。
Tier3级机房操作影响
可以在不引起计算机硬件运行中断的情况下,进行所有计划内的现场活动。计划性的活动包括:保护性的和程序式的维护、维修和组件替换,增加或者减少与处理能力相关的部件,对部件和系统进行测试,节能改造活动以及更多的活动。
机房整体运行易受计划外活动所影响。任何计划外之活动(例如操作错误或者设施部件自然故障)导致容量系统中断或失效,将会影响计算机设备或机房整体运行。任何计划外之容量组件或分配要素中断或失效,也许会影响计算机设备。机房基础设施组件的人为操作错误也许会导致机房设备运行中断。
计划内之机房基础设施维修,可以使用备援容量部件和备份分配路径来安全地替代维修设备执行任务。
在维修期间,损坏的风险可能会升高。(此类保养状况不会使正常运作达成之等级评等无效)。
在客户的业务需求允许增加成本进行更高级保护时,Tier3数据中心机房通常可以升级到Tier4级数据中心机房。
Tier3数据中心机房的可用性为9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