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硬盘nas硬盘和企业级硬盘(服务器cpu和普通pc有什么区别)
- 服务器cpu和普通pc有什么区别,普通硬盘nas硬盘和企业级硬盘?
- 域名主机服务器ip网卡与网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那联想方面在生产联想电脑的过程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 服务器与pc机有什么区别?
- 哪个牌子的电脑处理器好?
服务器cpu和普通pc有什么区别,普通硬盘nas硬盘和企业级硬盘?
根据我所知道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目前常用的硬盘接口有SATA接口和SAS接口。普通硬盘一般是sata接口的硬盘,企业服务器硬盘一般使用了sas接口,两种接口,相差了一个字母,但是价格要相差很多,性能也相差很多。SATA硬盘面向的普通用户,SAS硬盘面向企业应用。下面分别说说sata硬盘和sas硬盘的区别。
外观不同下图显示了SATA硬盘和SAS硬盘的插槽的接口;
SATA硬盘的SATA数据传输端口和电源是分离的,SAS硬盘的接口将数据传输和电源连在一起。
工作方式不同SATA硬盘的工作方式是半双工,单通道模式,在单通模式下,不能同时读写数据;
SAS硬盘的工作方式是全双工,双通道的,在没有额外硬件的情况下可以多路径I/O,并且可以利用双通道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每个通道可以同时读写数据,提供了冗余链路,也就是常说的“双通道故障切换”,一条连接发生故障,控制卡可以立即切换到另一个连接。
SAS硬盘的传输速率要比SATA硬盘高很多。
纠错能力不同sata硬盘使用ata指令,功能比较简单;
SAS硬盘使用SCSI指令集,称为“小型计算机系统专用接口”,具有错误校正和错误报告的能力;
SAS硬盘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比SATA硬盘高很多。
总结下图显示了SATA硬盘和SAS硬盘的对比,SATA硬盘盒SAS硬盘用于不同的场合,SAS硬盘价格高、传输速率快、稳定性高一般用于企业应用;SATA硬盘容量大、价格低,用于普通电脑,目前有很多也用于服务器领域。
对于家庭电脑常用的SATA硬盘和企业服务器常用的SAS硬盘,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需更多帮助,请私信关注,谢谢。
域名主机服务器ip网卡与网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这个问题必须要解答下,小编也有做过一些网站,对这块也有相对的理解,从域名到网站虽然整体来说较为简单,梳理起来涵盖了很多技术知识,下面我们来区分下域名、服务器主机、ip和公网ip、网站程序服务等等。
域名是互联网上某个计算机或组的一种身份标识,用于在传输数据时的电子方位标识,服务器主机就是用于服务于互联网的PC的计算机服务设备,ip有内网ip和公网ip,内网ip是在一个路由下的设备的ip,公网ip是全球互联网的一个设备终端身份标识,公网ip是有全球互联网根服务器管理着,网站程序是我们通过各种编程语言编写的服务程序。
一个网站的形成服务是这样联系的,首先就是你的服务器主机通过相关服务程序开放所需的服务和端口,如网站服务程序基本端口如80 443这些端口开放出来,然后把相应的程序系统(如iis)会有一个绑定域名(服务的名称)服务,主机和路由器之间再映射一个服务器主机的ip(内网ip)对应相对的端口给对外服务的ip,只要有用户通过相应的公网ip就可以访问你的服务了。
但是题主说了,如果一台主机一个端口多个站点那怎么办,这就是要域名的电子标识,域名是通过互联网的某台DNS域名解析服务器指向你这台主机的,但是指向这台服务器,那得有个电子标识才能知道是哪个服务程序的请求,所以就要用域名和相关服务程序之间去绑定。
像百度等大型的网站域名一个,服务器很多,这个就要涉及到分发服务器和CDN缓存加速服务,就是有一台超级的服务器,他自身多级管理着下面很多台服务器,通过服务器的相关分发系统对应出的每个请求分发到相应的服务器如工作,说的笼统点就是超级克隆同样的服务,这样更加保障的数据的安全和输出的能力。
所涉及的技术一下也说不完,但是无论多服务器或多服务网站,相对的标识(ip域名)只有一个,是通过各种协议和技术服务程序把他们统一起来,不是域名通过起来,域名和ip是身份的标识而已,底下工作的人可以是很多,如一个大公司的boos,我们知道公司的名字和相关创始人,工作的机制都有相对的人和物去完成。
那联想方面在生产联想电脑的过程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的确,如题主所说,联想的CPU是Intel、操作系统是MS的,联想主要做主板及系统集成、销售及服务的业务。
但是,我们从另一方面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国内做电脑的,基本这个套路,没有自产的操作系统及CPU,如同方,方正,海尔,神舟,华为等等很多,那一家的PC走向了世界?没有。只有联想牢牢占据全球前三的排名。
世界前三,真的容易做到吗?看看联想的发展历程,就知道很不容易。
联想,受命于危难之秋:有CPU,有操作系统,不等于电脑就可靠。至少在2004年之前,国产电脑质量还是很不过关的。在那些年,我们开发人员用笔记本都买IBM,TOSHIBA,HP等品牌,单台价格两万元左右,国产电脑5000~10000元之间。国产品牌电脑使一些开发者受尽苦头,散热不好,死机,主板烧坏。一般办公人员用国产品牌,一两个月坏一次,搞得一些人电脑上数据老是丢失。市面上电脑维修店跟今天的房产门店一样多。
2005年,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的代价并购了IBM的PC业务。当时IBM个人电脑世界排名前三。联想放弃了之前的失败的多元化经营,回归自己的核心业务—PC业务,进军国际市场。
2014年,联想宣布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随着这一交易完成,联想成为全球x86服务器第三大厂商,仅次于惠普和戴尔。
两次并购IBM业务,不仅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业务量巨增,全球第一。数据显示,联想PC 在2019年度的销量为6296万台,相较于2018年的5800万台同比增长了8.6%,联想成功超越了惠普电脑,重回世界第一PC制造商的宝座。
连续9年蝉联亚太地区销量第一,收购IBM后全球销量稳居前三。
最主要的,是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商用电脑。
总结:我认为联想还是很成功的,至少很专业。如果每一个中国企业,都能象联想一样,把本业做好、做大、做强,做成全球第一,那么中国不论在芯片设计制造、操作系统、AI及5G,还是在高端装备制造,都会走在世界前列。什么都想做,最终不仅不专业,而且生存不下去。联想,至少成功地把IBM的名号归到中国的LENOVO旗下,不论Trump如何折腾,都无法改变也改变不了这种事实。服务器与pc机有什么区别?
谢谢邀请,望推荐采纳。
在如下几个方面不同于PC:
在CPU处理能力方面,由于服务器要将其数据、硬件提供给网络共享,在运行网络应用程序时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要求CPU要有很强的处理能力。
大多数IA架构的服务器采用多CPU对称处理技术,多颗CPU共同进行数据运算,大大地提高了服务器的计算能力,满足学校的教学、多媒体应用方面的需求。而PC基本上都配置的是单颗CPU,所以PC在数据处理能力上比起服务器当然要差许多了。如果用PC充当服务器,在多媒体教学中会经常发生宕机、停滞或启动很慢等现象。在I/O性能方面,服务器采用的冗余电源。在安全可靠性方面,由于服务器是网络中的核心设备,因此它必须具备高可靠性、安全性。服务器采用专用的ECC内存、RAID技术、热插拔技术、冗余电源(如图1所示)、冗余风扇等方法使服务器具备容错能力、安全保护能力。服务器需保证长时间连续运行。多长的时间算长时间呢?不同的服务器有不同的标准。
一般来说,对工作组级服务器的要求是在工作时间(每天8小时,每周5天)内没有故障;对部门级服务器的要求是每天24小时、每周5天内没有故障;而对企业级服务器的要求是最高的,要求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要保证没有故障,也就是说,服务器随时可用。而PC是针对个人用户而设计的,因此在安全、可靠性方面PC要远远低于服务器。
如果用PC作为服务器,在教学应用中出现宕机或发生数据丢失的现象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在学校教学及校园网络应用中,经常有许多的用户同时访问服务器,网络上存在着大量多媒体信息的传输,要求服务器的I/O(输入/输出)性能要强大。服务器上采用了SCSI卡、RAID卡、高速网卡、内存中继器等设备,大大提高了服务器I/O能力。因为PC是个人电脑,无需提供额外的网络服务,因此在PC上很少使用高性能的I/O技术,和服务器相比其I/O性能自然相差甚远。随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成熟,学校必然会面临网络设备的扩充和升级问题。服务器具备较多的扩展插槽、较多的驱动器支架及较大的硬盘、内存扩展能力,使得用户的网络扩充时,服务器也能满足新的需求,保护了学校的设备投资成本。从软、硬件的设计上,服务器具备较完善的管理能力。多数服务器在主板上集成了各种传感器,用于检测服务器上的各种硬件设备,同时配合相应管理软件,可以远程监测服务器,从而使网络管理员对服务器系统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有的管理软件可以远程检测服务器主板上的传感器记录的信号,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的监测和资源分配。而PC由于其应用场合较为简单,所以没有较完善的硬件管理系统。对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校来说,选用可管理性强的服务器可以免去许多烦恼。为了使您更好地理解服务器和PC机的区别,请参见附表的对照。在校园网中,虽然高档PC可以暂且充当低端工作组级服务器进行工作,但是为了满足学校应用需求、为了保障您的数据安全,您最好还是选择专业服务器。国内服务器厂商浪潮、联想、曙光、方正都有专为教育用户量身定做的教育专用服务器,这些产品的性价比很高,是教育用户的理想选择。
哪个牌子的电脑处理器好?
目前电脑处理器主要就是Intel和AMD这两个牌子,至于英特尔和AMD的处理器谁更好?这个还有看平台,服务器平台上面,Intel的优势比较明显,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一般是不会涉及服务器平台处理器的选择,因此主要还是关注消费级平台上面的差异,消费级平台又可以细分为HEDT平台,普通桌面平台和笔记本平台。
在HEDT平台上面,AMD的优势很明显,因为HEDT平台主要是注重多线程的性能,而这方面恰好是AMD的优势项目,目前AMD线程撕裂者最高可以做到64核心128线程,完全就是吊打Intel的的存在,所以Intel这几年在HEDT平台上面都没有多少动作了,而AMD也因为领先那么多,产品更新也没有那么积极了。
普通桌面平台上面,目前AMD最新系列是Ryzen 5000系列,Intel则是12代酷睿。在单核性能部分,Intel的12代酷睿不仅仅具有主频优势,而且IPC性能也更强,所以12代酷睿的单核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多核性能部分,12代酷睿通过大小核的设计赶上去了,不过依旧比AMD那么弱一些,不过就整体的性能表现来说,12代酷睿领先Ryzen 5000。
笔记本平台复杂一些,因为笔记本的处理器分为标压处理器和低压处理器,而且Intel那边的标压还有H35和H45两种,不过考虑到H35实际上是低压处理器放开功耗限制的产物,所以干脆将H35归类到低压U里面,目前笔记本平台上面,Intel还是11代酷睿,而AMD那边是Ryzen 5000系列APU。
在低压U部分,Intel单核性能强一些,多核性能差一些,因为AMD的低压U最高可以做到8核16线程,而Intel那边最高还是4核8线程。标压U部分,Intel和AMD最高都是8核16线程,Intel的单核和多核性能都更强一些,后续随着12代酷睿移动处理器的上市,Intel在移动处理器的优势应该会继续扩大。
此外笔记本使用核显的情况比较多,在核显性能部分,AMD的游戏性能更强,Intel的多媒体性能更强,如果你选择不带独显的笔记本,而且还会用PR这些多媒体软件的话,建议选择Intel处理器,如果没有这些需要,但是希望玩一些游戏的话,AMD的核显更好。
总的来说,目前在HEDT平台上面AMD处于领先地位,在普通桌面和笔记本平台,Intel处于领先地位。